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0935章 逃不过去的战争

作者:圣诞稻草人字数:4446更新时间:2021-04-07 22:46:29
  御书房内。
  杨七望着站在自己面前,黝黑消瘦的儿子,神情有些恍惚。
  一晃眼,儿子嘴角的胡须都起来了,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中年人。
  儿子这些年在外面经历了什么,杨七了如指掌。
  对于儿子把自己弄的又黑又瘦,杨七心里纵然怜惜,但是脸上依旧是冷冰冰的。
  “找到了?”
  “找到了!”
  “那就好,去后宫看看你母后,明日起,随朕一起临朝观政。”
  “儿臣遵旨。”
  父子两不像是父子,更像是一对君臣。
  教儿子,杨七没经验,教一个储君,杨七也没经验。
  他只能靠着自己的摸索培育杨宗卫。
  在他该玩该学习的年纪,杨七放开了让他玩,让他学习。
  当他成长以后,杨七对他就越来越严厉。
  因为杨宗卫的肩膀上,承担的重担更重。
  杨七要是教不好他,最后苦的可不是杨家一门,而是整个大燕国的百姓。
  内圣外王的治国理念,杨七在书上看到过很多,但是每一个讲的都很笼统。
  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,将儿子打造成一个合格的皇帝。
  所以宫里的很多人都能够看到、感觉到。
  在对待大儿子和二儿子之间,杨七有着双重标准。
  他对大儿子很严厉,对二儿子却十分宽容。
  杨宗卫向杨七躬身一礼后,退出了御书房。
  对于父皇如此对待他,他心有不甘,却能理解。
  数年的磨砺,他任职过小吏、任职过县令、任职过监军,甚至还曾经作为巡察游览各地。
  他从南到北,每一个地方都去过。
  他见过贫穷、见过富贵,吃过苦、享过富。
  他见识过蛮人们在燕军铁蹄下瑟瑟发抖,他也见识过一位位身居要职的官员经常去帮百姓们劳作。
  他见识过蛮人们的贫穷和懒惰,也见识过燕国人的富庶和勤劳。
  他也明白了在他当年杀死了一些捕奴团的良人以后,父皇给他的那一巴掌是什么意思。
  起初的时候,他曾经一度怀疑过,杨七不喜欢他,并且打算将皇位传给受宠的二弟。
  他曾经多次写信向母后验证此事。
  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。
  身居高位者,担子比别人更重。
  杨宗卫回到了后宫以后,先去拜见了祖母,太后佘赛花,在佘赛花心疼的眼神中,又去了皇后了宫里拜见了母后。
  两个最疼他的人,均有垂泪。
  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杨七这么做是不对的。
  翌日清晨的时候。
  乾元殿里就多了一个小书桌。
  它的位置并不靠前,甚至还有些偏僻。
  但是没有人忽略它的存在,因为在它后面坐着一个瘦黑瘦黑的青年。
  青年的出现,预示了很多事。
  他预示着弟死兄继的传言不攻自破。
  他也预示者,强横的燕国,终于有了储君。
  杨宗卫在朝堂上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。
  柳永、晏殊、欧阳修、包拯等等他熟悉的从小玩到大的伙伴。
  在杨宗卫外出历练的这几年,大家都没有闲着。
  他们纷纷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能力,跻身于朝堂。
  只不过跟杨宗卫想象中的有些偏差。
  诗词双绝的柳永,如今入了教化部门,他挥洒名篇的笔墨,如今成了写出一篇篇华美的教化文的笔。
  心思细腻的包拯,精研刑狱,已经参与破获了不少大案要案。
  晏殊对律法更是情有独钟,他已经帮着燕国更换了三条律法。
  欧阳修跟着苏易简,成为了他手下的书记官。
  ……
  “当~”
  上朝的金钟敲响以后。
  杨七在百官恭迎下,进入到了乾元殿。
  待到百官施礼过后。
  杨七直接切入正题,开始讲解有关东北部新纳入的土地的治理问题。
  从头到尾,杨七都没向百官介绍一下杨宗卫,让百官重新认识一下他。
  下朝以后。
  在杨宗卫准备扑上去跟昔日好友叙旧的时候,寇准出现在了他的面前。
  “跟我走吧。”
  杨宗卫一愣,不明所以。
  寇准道:“陛下有令,近半年时间,你每天下朝以后,要随我去海署衙门。”
  杨宗卫苦着脸,冲着已经走过来的柳永几人摇了摇头,然后跟着寇准离开了乾元殿。
  柳永几人愣了愣以后,摇头一笑退出了乾元殿。
  燕国的衙门很多。
  远比唐宋时期要多。
  但是所用的官员却远比唐宋时期要少。
  一官一职,都有事做。
  除了一些特殊的官员们在特殊时期会被赋予某一些特殊头衔外。
  剩下的时间,百官们脑袋上都只能顶一个官职。
  那些闲散虚职的官员,不会出现在朝堂上。
  他们基本上都在家里混吃等死。
  想上朝,除非拿出真本事,不然连乾元殿的门都进不了。
  经过杨七多年连番改制,完善。
  燕国朝堂上的衙门已经完善。
  位列最高的衙门,是三阁。
  分别是财、权、军。
  在他们下属管辖的才是各部衙门。
  以此类推。
  杨七需要杨宗卫,在五年时间内,走遍中层衙门和最高的三阁。
  杨宗卫闷着头也开始了他在各衙门行走的历练。
  ……
  时间一晃就过了两个月。
  不出杨七所料,燕蜀两国的战争,最终还是没有打响。
  曹璨很有魄力的请回了在孔雀王朝坐镇的曹玮。
  曹彬在曹玮劝解下,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。
  燕蜀两国,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嘴仗。
  曹彬问杨七要孙子,杨七左右推拖着不给。
  骂战频频升级。
  双方一个个摩拳擦掌的。
  却没有真动手的意思。
  ……
  年底的时候。
  晋国传来了一阵噩耗。
  折御勋撑不住了。
  佘赛花不顾众人劝阻,质疑赶往晋国,要去送他兄弟一程。
  晋国征讨神圣罗马帝国的脚步,也因为这件事停歇了下来。
  诸位皇子要赶回晋国看望折御勋。
  折御勋却阻拦了他们。
  在佘赛花的见证下,他下旨让折御卿监国。
  同时手书了一封传位诏书,交给了佘赛花。
  他明告天下,他死之后,暂不发丧,就放在宫里。
  等到儿子们什么时候征讨下神圣罗马帝国,再回府州,安葬他,并且接受封赏和皇位传承。
  他的做法着实震惊的天下人一把。
  他用自己的尸身、兄弟情谊,阻断着折御卿在监国期间谋朝篡位的心思。
  他用自己的死,逼迫着儿子们快速的拿下神圣罗马帝国。
  他借佘赛花的手,借用了燕国的力量,震慑了所有有异心的人。
  最终他捏着一块玉牌,死在了佘赛花怀里。
  那一块寄托着两代人嘱托的玉牌,成了晋国最后的保障。
  佘赛花回到了燕国以后,对于晋国传位诏书的事情绝口不提。
  她只是找杨七哭诉,告诉杨七,她回国的时候,折御勋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。
  看着折御勋变臭,最后烂成泥水的事情,杨七做不到。
  他下了一道圣旨。
  向神圣罗马帝国战场,增兵五万。
  加速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。
  乾元十七年。
  神圣罗马帝国覆灭。
  晋国从这场战争中取胜,不仅得到了一大片不输给燕国的土地,同时也得到了大批的财富。
  折家几个兄弟回到了府州。
  佘赛花在燕国兵马的陪伴下,也赶到了府州,宣读了折御勋遗留的诏书。
  折御勋的诏书,震惊了天下所有人。
  他居然采用了已经被抛弃的分封制,分封了几个儿子。
  除了大儿子以宗主国皇帝的身份继任了皇位以外,其他的儿子均被分封到了被征服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上。
  监国的折御卿同样得到了分封。
  只有一个府州。
  府州封给了折御卿成为了他的封国。
  新继位的晋国皇帝,自然只能搬家。
  用折御勋在诏书里的话讲,儿子们在外面怎么折腾都行,但是不能动府州。
  府州是折家的祖地,要一直守护下去。
  ……
  对于折御勋采用分封制度,很多人不能理解。
  唯独杨七能够理解。
  占领了神圣罗马帝国故土的折家,成为了一个疆土鼎盛的超级大国。
  在疆土面积上,几乎比燕国还大。
  而在神圣罗马帝国和原晋国之间,隔着狭长的隔壁、庞大的沙漠。
  根本没办法一起治理,所以分封是必然的。
  晋国不比燕国,疆土连不在一起,又有天堑阻隔,不得不如此。
  ……
  晋国的事情告一段落后。
  燕国迎来了一个空前的喜讯。
  曹佾、杨乐之二人制造的蒸汽机,终于完善的完成了。
  准确的说,应该是曹佾、杨乐之、汤臣三人。
  汤臣在最后也参与到了这其中。
  燕国皇宫。
  御书房。
  杨七瞧着三人,一脸热切。
  “朕心甚慰!”
  杨乐之激动的道:“父皇,您之前跟儿臣说过,儿臣要是能造出它,您就赐给儿臣一个工坊的。”
  杨七朗声大笑,“朕在东北,给你们准备了两府之地,建立一个庞大的工坊。你们所有研究出来的东西,都可以在里面制作。”
  杨乐之喜笑颜开。
  汤臣借着杨七高兴的时候,躬身道:“陛下,雁门关如今俨然成了一个兵工厂,除了武器,其他的一概不造。
  臣有一批不怎么喜欢制造武器的,却喜欢制造其他稀奇古怪东西的人。
  臣想带着他们,跟随二皇子。”
  杨七大喜,笑道:“准了!”
  三个功臣中。
  唯有曹佾从头到尾,一言不发。
  杨七看出了他有心事。
  所以在最后的时候,他让杨乐之和汤臣二人先离开,独留下了曹佾。
  杨七请曹佾坐下以后,长叹了一口气,“想家了?”
  曹佾的眼泪一下就止不住的流淌了下来。
  曹佾一边抹着眼泪,一边说道:“师傅,我不想哭的,可是眼泪它不争气,就是往出跑。”
  杨七拍了拍他的肩头,轻声道:“男儿有泪不轻弹。想家了流泪,没什么可丢人的。”
  曹佾想家了,这件事杨七在他刚进入到御书房的时候,杨七就看出来了。
  小家伙之前一门心思的扑在蒸汽机的制作上,所以对家没有那么眷恋。
  如今蒸汽机已成。
  他一颗紧张的心思放下以后,想家的情绪就全部涌上了心头。
  人心走了。
  想留也留不住。
  杨七不愿意放他走,特别是在蒸汽机研究出来以后,放他走。
  他想过一刀了结了曹佾。
  可最终还是在曹佾的眼泪冲刷下,放弃了。
  曹佾既然不能走。
  那就只有想办法让曹佾的父母到燕国。
  燕蜀两国一战,不可避免。
  杨七摸索着小家伙的脑袋,笑道:“既然你想家了,师傅就想办法把你父母接过来。”
  曹佾眼中垂泪,一脸愕然的道:“皇爷爷会同意吗?”
  小家伙从小在杨七身边长大,除了对父母有所眷恋之外,对曹彬还真没有多少感情。
  所以在听到杨七说能接过他父母的时候,他并没有反对,而是问曹彬愿不愿意。
  杨七安慰着曹佾道:“这件事你不需要担心,师傅自有主张。”
  曹佾点点头,“我听师傅的。”
  杨七拍拍他,“去找乐之庆祝吧。好不容易造出了钢铁巨兽,不庆祝一下怎么行。”
  曹佾欢快的奔出了御书房。
  曹佾一走。
  杨七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。
  “陈琳!”
  “奴婢在!”
  “召军机阁、财政阁、内阁,三阁所有官员,到御书房。”
  “喏~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少顷过后。
  三阁重臣齐聚一堂。
  杨七高坐在龙椅上,看着他们道:“朕要跟蜀国一战,尔等以为如何?”
  苏易简等人对视了一眼,并没有觉得意外。
  吕端沉吟道:“可是因为刚刚筑成的钢铁巨兽?”
  杨七面无表情的点点头,“曹佾思家,朕不愿意放他走,又不愿意伤了他的心。所以,唯有跟蜀国一战,让他们交出曹佾父母。”
  苏易简皱眉道:“陛下,为了一个孩子挑起战端的话,传出去了对我燕国名声不利。”
  杨七淡然道:“朕召你们过来,就是要让你们想办法,逼蜀国先挑起战端。”
  众臣们思虑过后,开始纷纷出主意。
  曹彬对杨七的容忍,已经到达了极限。
  他身体已经撑不住了,他迫不及待的希望,有生之年能跟杨七一战,奠定蜀国的霸主地位。
  所以,挑起曹彬的怒火,让曹彬掀起战端,并不是难事。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